新華社北京7月18日電,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決定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
此標志著民政部自2013年7月1日起執行的《養老機構設立許可辦法》(2013民政48號令)將正式成為歷史,老友邦認為這是深化養老“放管服”的一項重要事件。
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企業投資“零審批”
7月18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確定加快建設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的措施,以“一網通辦”更加便利群眾辦事創業。
會議指出,各地區、各部門要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的痛點難點,突出重點,把該放的權利放給市場主體,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激發創業創新活力。
一是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營業執照作廢聲明等17項行政許可等事項,其中6項提請修法后取消。
二是年底前實現海關與檢驗檢疫業務全面融合,統一申報單證、統一現場執法等。簡化進出口貨物收發貨人注冊登記,改由海關直接使用市場監管、商務等部門數據辦理登記。
三是優化辦稅服務,大幅壓縮企業辦理納稅時間。不動產一般登記、抵押登記業務辦理時間年底前分別壓縮至15個、7個工作日內。
四是加快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政府定標準、強監管,企業作承諾、守信用,最終實現企業投資一般“零審批”。
五是抓緊出臺新版市場準入負面清單,落實各類所有制企業一視同仁的承諾,廢止妨礙市場公平競爭的規定,嚴厲查處侵權假冒、違規收費等行為。
六是在全國逐步推開營商環境評價,強化地方政府責任,加大正向激勵。
將部分地方實施的政務服務“一站式”辦理、涉稅業務“通辦”、套餐式集成服務、“互聯網+醫保”、民生服務“指尖”辦理、跨區域協同監管等28項市場歡迎、群眾認可的做法向更大范圍推廣。
編制各級政府公共服務等目錄清單,實行辦事要件和流程標準化,推動在全國實現同一事項無差別受理辦理
深化改革,養老機構公建民營改革加速
2018兩會期間,民政部部長黃樹賢接受新華網、中國政府網《部長之聲》采訪時說,民政部將深化養老服務業“放管服”改革,推動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
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培育健康養老意識,加快推進養老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障基本需求,繁榮養老市場,提升服務質量成為當前階段政府重要任務。
加快公辦養老機構改革。各地要因地制宜設置改革過渡期,加快推進具備向社會提供養老服務條件的公辦養老機構轉制成為企業或開展公建民營,到2020年政府運營的養老床位數占當地養老床位總數的比例應不超過50%。
鼓勵社會力量通過獨資、合資、合作、聯營、參股、租賃等方式,參與公辦養老機構改革。
完善公建民營養老機構管理辦法,政府投資建設和購置的養老設施、新建居民區按規定配建并移交給民政部門的養老設施、國有單位培訓療養機構等改建的養老設施,均可實施公建民營。改革公辦養老機構運營方式,鼓勵實行服務外包。
由于中美貿易摩擦、政府“去杠桿”等原因,我們今年碰到了一個非常復雜的局面,社會期待進一步放開醫療、養老、教育等領域,拉動社會投資、提升消費、進而促進經濟平穩增長。
一方面養老服務業行政管制依然較多,民間有很多資本希望能夠進入到這個領域但是進不去、準入難,跨區域經營難,康復、護理、健康管理等醫養結合領域門檻依然較高,支付體系的改革速度離社會的期望還有很大距離。
另一方面,養老服務業局部市場供大于求、企業融資難、政策環境變化快、整體需求不足、欺騙老人的商業行為時有發生等。
產業界面臨的復雜環境要求我們更需保持清醒頭腦,不盲從、重視現金流、立足服務和創新、注重口碑效應;未來很美好,現實很殘酷,畢竟產業的未來只屬于活著的企業。
資料自新華社、中國政府網
END
聲明/文圖來源于“老友邦微信公眾號”。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
本站文字及圖片內容版權歸湖南普親老齡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單位及個人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使用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湘ICP備15011513號-1」 法律聲明
Copyright © 2019 湖南普親老齡產業發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