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言嘉賓:王德文
世界銀行中國局高級社會保護經濟學家
今天跟大家介紹一下OECD國家的一些做法,其中也會介紹一下法國案例。OECD國家關于養老服務人力資源開發的問題,跟這期沙龍的主題很契合。實際上,全球養老服務人力資源問題很多是有共性的,是綜合的,并不代表在中國就很突出,無論是護理員隊伍或者人才隊伍建設都是全球共同面對的問題。
養老服務人員和老人比例在各國之間、在居家養老和機構養老之間差異顯著。
從全球來看,每個國家養老從業人員的隊伍和服務對象的比例差別是很大的。機構養老的比例差異不是很大,但居家養老的比例差別很大。居家養老比例的顯著差異與各個國家的制度安排等因素非常相關。可以看到,居家養老服務人員在OECD國家只占少數,與亞洲的情況不同,亞洲的居家服務人員所占比例較高,這是與各國國家的文化、傳統和制度安排,包括整個國家的制度體系是相關的。
各國養老服務人員中護士比例存在顯著差異。
在OECD國家中,養老服務人員護士比例差別是很大的,比如新西蘭的比例就很低,而東歐國家相對比例就比較高。從OECD國家來看,它沒有一個標準的模式,在中國也是一樣,各個地方怎么做差別都是很大的,都是根據自己的條件來做的。
女性是養老服務隊伍的主體,而且老齡員工占較高比例。
另一個共性問題是:女性是養老服務隊伍的主體,而且老齡員工占較高比例。可以看到,德國和英國老齡員工的占比不是那么高,但是其他國家女性比例比較大,而且年齡比較大,跟中國類似。
幾乎所有OECD國家在養老人才隊伍發展方面都面臨共同挑戰,中國也一樣。
關于護理員隊伍建設,不單純是用培訓就能解決養老服務的勞動力供給。實際上,這關乎整個的勞動就業制度,整個經濟體系問題。在養老服務就業方面,各國面臨的問題基本上是一樣的,主要是行業報酬低、社會地位比較低,工作強度大,對精神和體力要求比較高,因此很難吸引人來就業。尤其是在發達國家,要吸引青年人來從事養老服務的工作很難,中國的問題更突出,尤其是獨生子女這一代,今后這些90后00后對養老服務的擇業意愿可能不是很高。
養老服務就業不僅存在數量上缺口,而且還有技能上的缺口。我們一直在強調從供給角度加強培訓,但錢從哪來?怎么把錢用得更恰到好處?怎么劃分政府、市場、個人所承擔的角色?這是需要回答的問題,從全球看,沒有哪個國家說把這塊做得非常好。
各國嘗試一系列戰略提高養老服務勞動力的規模和保持。
從勞動力市場政策看,OECD國家通過招聘、培訓就業、工資待遇、職業生涯發展,以及職業認證等,很多國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一方面吸引更多人員加入到這個隊伍里面來,另一方面加大從業人員培訓,以及采取積極的勞動力市場政策措施,讓養老服務人員的流失率相對低一點。但是,挑戰仍然很大。此外,OECD國家因為人口老齡化,本國勞動年齡人口就不足,所以考慮通過移民來解決問題。長期來看,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年齡人口的下降,對社會經濟發展帶來根本性的挑戰。
法國經驗示例
下面介紹法國案例。從法國來看,養老服務業的職業種類非常多,不單純就是護理崗位,因為養老照護涉及的面非常大,牽涉到的工作性質和工作種類是非常復雜的。法國有一系列培訓方面的安排,有一個專業化的訓練,而且是把培訓與就業直接聯系起來。
我們在討論培訓政策或者整個護理員隊伍培養時,要把它放到整個養老體系中去考慮,放在整個社會經濟的體系來考慮,這樣才有可能找到問題的答案。培訓工作不是簡單的去做培訓而已,而是要把培訓和經濟體系、社會體系有效銜接才是最重要的。法國有致力于養老服務和管理專業培訓的大學、機構,做的非常專業。
從法國來看,整個養老部門的就業占到全國就業的1/20,而且隨著老齡化的加深這個數字增長很快,是一個直線上升的態勢,而全國的就業增長是一個平穩的趨勢,養老部門是迅速增長的部門。養老部門是創造新工作的重要貢獻者,因此要特別重視養老部門就業。關鍵是如何把人吸引進來,讓照護人員隊伍穩定,滿足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要。
本站文字及圖片內容版權歸湖南普親老齡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單位及個人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使用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湘ICP備15011513號-1」 法律聲明
Copyright © 2019 湖南普親老齡產業發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