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湘先生簡介】普親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民政部全國養老服務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老齡產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委員。
作為養老行業新兵一枚的我,雖與唐總素未謀面,卻倍感親切。或許如唐總所言,做養老比較久的人心態都很平和,看照片就能讓人倍感親切吧。而今天看到唐總的“歲末年初話養老”的文章,在文字的背后更是強化了這一親切感更油然而生幾分敬佩之情。因其睿智、因其沉穩,更因其做養老多年而始終不忘的初心。特轉此文的同時聊聊小兵的淺見,一同與君分享。
【文章觀點之我見】
1、唐總所述的當下中國養老服務業市場的風生水起與行業生態。個人覺得既有市場發展的必然,更有政策引導的必然。其實這種情況在其他行業的發展初期亦有過類似的狀況,都會經歷這么一個“浮躁,焦慮,喧囂”最后歸于平穩的過程。
養老行業這幾年的風生水起,甚至一定程度的“泡沫”,對于整個行業的長期發展來看,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中國養老行業本就難逃這么一個“試錯”的過程。有更多的資本、更多的渠道、更多的企業、更多的模式參與進來,會大大縮短我們的摸索過程,探索出更符合國情的中國養老模式。正所謂試錯難免,關鍵是及時糾錯,不管是政府還是企業。
2、唐總所描述的中國養老行業即將面臨巨大發展機遇。這種機遇主要來自政府政策方面(如長期照護險的試點推廣、政府在養老行業中該承擔責任的明晰、養老機構相關行政許可優化、重點解決失能失智老年群體養老問題等一系列更好的社會保障制度和合理政策的構建,給中國養老機構帶來的機遇我深表認同。
但個人覺得,與機遇同路而行的一定還有變革,可以說未來3—5年內,一定是養老行業的相關企業練內功的真正關鍵期,也是想進入這個行業的好的“窗口期”,誰能夠把握住做好自己的特點,誰就真正能夠在這個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可以說,接下來的養老從業者,與其坐等利好政策的落實,不如錘煉自身過硬的本領。
3、在對中國養老行業抱有一份樂觀的同時,唐總所指出的仍亟待重視和解決的相關問題亦做了相關羅列。除了唐總所說的:重點面向失能失智老年人長期照護保障制度的建設和完善、長期照護設施短缺和服務隊伍匱乏以及民政、衛計委與人社及財政的相關職責的明晰等問題之外,個人覺得破解養老行業發展痛點的政策還有很多方面。
:養老產業專屬用地的缺失需要政府從政策層面得以快速解決,制定養老產業的專屬用地分類,地方政府須逐步將養老設施用地納入供地計劃;
:解除醫衛慈善用地的無法抵押貸款等融資限制,如何通過更好的制度創新解決養老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推動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加快出臺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方案,包括提高企業年金、個人商業保險的創新,包括擴大個人稅延型養老保險的推廣。與此同時,目前雖然放開了二胎政策,但大中城市的年輕人生活壓力過大,不愿意生二胎的比較多。政府在合適的時間點上,應該要考慮為“二孩”生育提供更多公共服務,鼓勵生育二胎。
:對于人口外流出城市的政府公辦醫院,堅決推動一部分進行醫養結合。
:讓營利性享受更多非營利性養老機構的政策支持,增強資本和企業參與養老行業的信心和積極性。
總之,如何讓中國養老的“危機”轉化成養老產業的“商機”,成為中國新的朝陽服務產業,需要新政策、新思維、新模式,來更好地厘清政府、市場和社會三者的關系,使各自找準角色定位、明確職責擔當。我們有理由相信,智慧的中國人一定會探索出屬于中國特色的養老道路出來。
唐文湘——歲末年初話養老
2016年的最后一天,一早醒來,微信里鋪天蓋地涌來的信息刷屏刷到無法閱讀。
這些年,做養老,這樣的時刻太多,有些麻木了,無非是逢年過節,無非是政策利好,無非是心靈雞湯,無非是回顧,展望,評價,解讀,感慨,感恩這些事,都與你有關,卻又似乎都與你沒有什么關系。
做養老這些年,確實把自己的心態做平和了。
那些最開始的年份,你干上養老,大概會是一件人人都充滿疑惑,認為無關緊要,無利可圖,匪夷所思的事。所有人都會贊揚你的獨到眼光,品德高尚,私底下卻又是不屑一顧,不愿多談。惟恐你拉他入伙,找他借錢。遇到困境時,除了自己,除了家人,除了十分熟知的朋友,除了那些同樣困苦不堪的同行,大凡你是無處可以訴說,無處可以求助,無處可以宣泄。
與其到處去丟人現眼,還不如默默承受煎熬,慢慢如履薄冰地孤獨前行,那時的苦,現在恐怕是沒有多少人能夠理解的。
養老服務業市場的風生水起
日子到2013年,事情總算是熬來了轉折。一個國務院35號文,一番持續近半年的主流媒體密集報道,似乎是讓所有人受到了教育,似乎是給這個行業打了一針雞血。養老開始變得熾手可熱,有錢的,有地的,有房產的,有資源的,莫不奔走相告,莫不四處走訪,莫不躍躍欲試。
2014年,全國人民都行動起來了,養老地產起來了,高端老年公寓起來了,產業投資開始了。那時,你碰到的每個人都會向你述說他的宏偉大略,展示他的高端資源,會領著你去看他那些風景秀麗的絕佳地塊,在他的眼里,那似乎就是一棟棟高端到極致的洋樓別墅,酒店賓館,豪華會所,是高端老人們的天堂,更是滿地數也數不清的白花花銀子。
2015年,高端養老機構,高端旅居養老開始盛行了,央企,國企,上市公司,保險公司,海內外同行,一二線城市,黃金地段,大量的跨界人才,無數的行業專家,多的數也數不清的高端論壇,峰會,國際博覽,一趟又一趟的海外考察,游學,各種極具誘惑、一通百通、無所不能的培訓、演講、咨詢比比皆是。
2016年,事情似乎又有了些變化,智能化起來了,“互聯網+”熱火了,社區居家養老開始時興,醫養結合、護理院成了時髦,產業資本開始布局,行業并購悄然興起,最初高舉高打的人開始步入寒冬,資金不足的開始無奈尋求退出,大資本開始變得面目猙獰,行業里幾家歡喜幾家愁。
近年來養老服務業的行業生態
與這些行業市場變化相對比的是,政府一如既往的重視,重視,更加重視。國務院發文了,各部委發文了,各省市區縣也發文了,有用的,沒用的,該有的,不該有的,反正是文件一個接著一個,一層層一級級地下發了,發到你精神振奮,發到你頭暈腦脹,發到你稀里糊涂,發到你麻木不仁。
與三年多時間發出幾十近百個文件相比,更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是,新名詞越來越多了,新措施越來越多了,扶持的對象越來越廣泛了,鼓勵的辦法越來越有力度了。又是事業,又是產業,這個體系,那個系統,各種各樣的試點,花樣百出的創新,大有要包打天下,全面覆蓋的勢頭。
與這些大好形勢相對比的是,我們政府的目標似乎越來越迷離了。搞不清楚到底是要兜住底線保住基本,還是要發展產業促進轉型;搞不清楚到底是要床位數、覆蓋率還是要合理規劃布局;搞不清楚到底是要醫養結合,還是要長期照護,或者是長期護理;搞不清楚到底是繼續公建還是鼓勵民營。一方面是實干的缺錢,缺錢的找不到錢;另一方面是有錢的追求著高端大氣上檔次,不斷燒著錢不斷試著錯。
在這種目標迷離中,我們政府的角色似乎也越來越模糊。當初“養老靠政府”的口號似乎一直在刺激著全社會,政府似乎也在竭盡全力地想做的更好,不停地出臺新的政策,鼓勵著各種各樣真搞的假搞的模式、業態,讓你感覺得到政府的誠意。
你看到了各種各樣的行業扶持政策和文件,感覺到了政府要讓所有的老人老有所養的善意與決心。然而,現實中,如果你家里有真正迫切需要服務的失能失智老人,你似乎會發現壓根沒有什么是能幫到你的,沒有錢的人仍然還是沒有錢,沒有去處的仍然還是沒有去處。如果你從事著養老,你會發現你壓根就找不到合適的場地,你壓根拿不到政府的扶持資金,享受不到那些數也數不清的優惠政策。
與這些相比,你會發現,還有更多讓你苦不堪言的無奈。做了多年養老的你,忽然有一天發現自己變成了非法運營的黑戶,補貼拿不到了,一天到晚會被檢查了,會被要求整改了。今天消防,明天環保,又是衛生,又是城管……筋疲力盡的應付完這些,忽然有一天,你又發現,你的機構不做醫養結合去申請個醫療資質,不去倒騰點“互聯網+”,搞點高科技,不去聘請個海歸團隊,你似乎都沒辦法在這個行業里拋頭露面;忽然有一天,好好的你,被專家們告訴你這個世界新理念,那個國際新趨勢,搞得自己仿佛變成了白癡與弱智;忽然有一天,你發現你不去加入個什么社團聯盟,不去花錢買幾塊牌子掛在墻頭,你似乎就成了孤家寡人。
這大概就是這些年養老服務行業的生態了吧!快速發展卻又浮躁,焦慮,喧囂。
行業的巨大變革
好在政府是真的想把養老這件事做好的,好在行業里還是有那么一批明白的人,他們有責任感,有使命感,不焦慮,不浮躁,他們能看到問題,研究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他們有政策制定者,有地方行政管理者,有行業研究者,有數不清的踏踏實實的行業從業者。
好在他們在呼吁,好在他們在吶喊,好在這些聲音正在發揮影響,好在一些地方的政策已經在突破,好在政府已經意識到這個行業很多問題的真正所在。
所以,終于從2016的年初開始到此時的這個歲末,我們看到了行業的一些巨大變革。
行政許可已經是明確要被修訂了,沒完沒了的前置審批要被取消,不合理的消防要求要被調整。
政府已經越來越明確的認識到解決失能失智老年群體養老問題的緊迫性與必要性,圍繞著這個人群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正在日漸清晰。
政府已經明確認識到再多的文件也不能解決實際的問題,開始重視政策文件的銜接與落地。
政府已經意識到各部委獨立的推進是低效甚至無效的,至上而下的協同與協調機制越來越被提上了日程。
政府的主體責任也已經越來越多地被提出與討論,相信很快也就能有個定論。
養老服務設施的合理規劃布局建設已經被重視,一味強調床位數與不合時宜的設施覆蓋率做法已經被質疑,修正。延續多年的語境依賴與路徑依賴也已經被反復沖擊。
長期照護保障制度的建設已經被習總書記明確提出,相關的試點已經在區域展開,盡管仍然可能有方法和路徑的偏離,但無疑已經在實質性的推進整個社會福利,社會救助與社會保險之間的有效銜接。
越來越多的區域政策已經在全方位的突破,一些政策的瓶頸,短板,盲區已經不斷地在理念先進區域打破和補足。
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方向已經確定,一個各方責任更加清晰,更加公平、更加公正、更加公開的市場環境正在形成。
因此,站在2017的這個歲初,我們應該更有信心,更有理由相信:一個更好的行業發展機遇將要到來;一個更好的社會保障制度正在構建。
仍有問題亟待重視和解決
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期待一些問題被更關注,被更明確,被更重視,被更快解決:中央政府應該盡快明確以重點面向失能失智老年人群提供基本養老服務保障的界定,以保障這個人群為優先選項,以科學評估為基礎,從設施提供,服務供給,資金籌措等方面著手構建長期照護保障制度。
政府,特別是財政與發改應該更加清晰地界定各個部門,各級政府,社會力量乃至家庭在養老服務領域的事權與財權,徹底理順事業與產業,政府責權,家庭義務與市場機制之間的關系,建立公平合理可持續的社會發展環境。
民政、衛計委與人社及財政應該就長期照護保障制度的建設盡快達成共識,一個科學合理可持續的保障制度絕對不是哪個部門來主導,養老的問題最終還是要回歸到長期照護而絕對不會也不應該是以醫療護理和透支醫保為方向。
長期照護設施短缺和服務隊伍匱乏一定會是養老服務和長期照護的最大瓶頸,政府應該盡快采取實質性的措施予以解決和改善。
2016年度政府已經明確和已經發現的政策文件中存在的問題應該盡可能快地梳理,調整和解決。更多地方與區域的試點應該被更加重視,更多地方好的做法與突破應該被采用和推廣。
本站文字及圖片內容版權歸湖南普親老齡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單位及個人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使用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湘ICP備15011513號-1」 法律聲明
Copyright © 2019 湖南普親老齡產業發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