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走起路來有些顛簸、患有腦性麻痺的老人家,正走向位于在云林縣林內鄉同仁仁愛之家內部的「柑仔店」(零售商店),準備用口袋裡的「同仁幣」,買些零食糖果給來探望她的孫子吃。
4年前,這個長期照護中心可不是現在這個樣子。「一踏進來,你只聽得到住民的哀嚎聲、照護員的打罵聲,」同仁仁愛之家董事長林金立說。當時的園區住房內,躺著一名名四肢都被約束帶綑綁著的住民;地面上多處空間都被廢棄物占據,住民只得到暗不見天日的地下室用餐。
先釐清照顧權責范圍,檢討疏忽環節
不只園區生氣低落,就連組織營運狀況也大有問題。當時仁愛之家沒有盈馀、組織結構紊亂,甚至有4套人事系統在同時運作,說所有人各自為政,絕對不為過。
2012年林金立受友人所託,接下董事長一職,為的就是改造奄奄一息的園區。他一上任,就將用餐區、住民活動區悉數移到地面上,先確立空間運用的優先順序;但當他要再來整理組織架構時,便發生了一位住民,從樓梯上摔下而死亡的憾事。
「最可怕的是,沒有人檢討這件事,」事關人命,卻無人追究。林金立找來一個大白板,在上頭從老人照護、公共空間安全到緊急急救措施,林林總總寫了50幾條相關事項,讓每組認領「自己的職權范圍」,大家填完之后才知道,「這條命正是因為自己疏忽了哪個環節,而賠上的。」
此后他仔細爬梳護理照顧、社工跟行政三組的工作職責,將權責范圍釐清,設立輪調制度,再來新創副主管之位,培訓儲備干部,讓照護專業知識流通。
眾人面前燒掉約束帶,展現反對束縛式照護的決心
但仁愛之家的重心,仍得放在住民的居住與照顧品質上。林金立直指臺灣長期以來的照護模式,都是以「約束」為主,因為害怕無自主照護能力的住民受傷,因而阻絕所有危險因子, 「不過,當『安全』的界線被無限上綱,人便會失去活著的自由與尊嚴。」
「老人家的異常表現,來自于錯誤的照顧。」林金立表示,許多學術研究指出,「約束」反而更容易讓老人受到傷害,此外也會影響他們的生活能力、進而引發許多異常外在行為,與其一直走錯的老路,不如嘗試新方法。
2013年,林金立到日本取經,引進「自立生活照顧」模式,強調「零約束、零尿布、零臥床」的照顧方法,能夠讓住民重新熟悉自我照顧能力、提升認知功能,「讓住民變得更好,至此變成我們的核心價值。」
前兩年開始推動時,反對聲浪四起,但林金立「充耳不聞」,戮力推行。他每日晚上11點、凌晨6點都會到院區「突襲檢查」,只要一查到有人私下偷用約束帶,「就是記大過、累犯開除。」2015年,他更蒐集院內所有約束帶,在所有員工面前,用一把火全數燒掉,藉以明志。
「這一條條的約束帶,不知道綁過多少老人家,」從此以后,別再讓老人家活下來的尊嚴與希望,都被這條不人道的約束帶給綑死了。
矢志有成,截至目前為止,同仁仁愛之家有8成住民在3個月內重新具備基本生活能力、4成住民日常應對都有明顯進步。當住民變得更好,也直接地影響了員工的工作成就感,相比2013年組織離職率高達28%,至2016年10月為止,離職率僅有8%,更有4位大學畢業生加入,「當他們知道自己可以讓老人變得更好,而不是更壞的時候,工作榮譽、價值感會支撐他們留下來。」
2016 SUPER MVP 林金立
云林縣林內鄉同仁仁愛之家董事長
本站文字及圖片內容版權歸湖南普親老齡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單位及個人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使用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湘ICP備15011513號-1」 法律聲明
Copyright © 2019 湖南普親老齡產業發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